
3月6日下午,商务外语学院举办职业素养5C讲座,邀请了日本大和语言教育学院副校长刘彦君来校,为我院23级日语、法语、德语等7个语种300余名学生带来题为《AI背景下外语学子就业前景解析——政策·路径·机遇》的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刘彦君以一场实时投票互动切入主题。数据显示,仅35%的学生认为“AI无法取代外语人才”,而“翻译岗位萎缩”“跨文化沟通价值弱化”成为主要担忧。针对这一焦虑,她指出:“AI淘汰的不是外语人,而是单一的语言工具人。‘文化解码力’‘创造性解决方案’和‘情感联结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通过对比AI工具与人工翻译在商务谈判、文学译作中的差异案例,刘彦君指出,“人机协作已成趋势,外语人需从‘译者’转型为‘文化桥梁设计师’,“外语+技术”复合型人才更符合未来市场人才需求。
针对政策红利与进阶路径,刘彦君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国别研究等政策导向给小语种就业突围提供了参考方向,并深入剖析了各语种差异化机遇:比如阿拉伯语,能源合作与跨境电商推动中东市场人才需求激增;日语与韩语,未来期待中日韩自贸区深化与泛娱乐产业带动“语言+内容创作”复合需求。针对学生关注的职业路径,讲座提出“专业化、复合化、国际化、创新化”四大方向供学生参考。
为增强实践启发,讲座穿插设置了AI工具体验的互动环节:让学生现场使用DEEPSEEK生成目标语种商务邮件,并分组讨论优化策略,7个语种的同学们积极回应,刘彦君逐一点评。
“原以为小语种就业面窄,听了刘校长的讲座后让我豁然开朗,我不担心了!”同学们感慨道。
讲座开始前,商务外语学院副院长刘建珠(主持工作)、负责国际交流的副院长周月容和商务日语专业教师代表一起在学院会议室与刘彦君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双方同意继续合作,共同助力学生的升学留学以及就业竞争力。(商外学院 吕春燕)